在中國古代書畫裏,「水」常常是烘托氣氛的存在,是背景中的常見元素。人們在岸邊送別、江河垂釣、聽濤觀潮、寫詩入畫,都是林泉之心、隱逸高志。而在南宋畫院畫家馬遠的筆下,書畫裏時常出現的人物、山石、樓宇等統統避去;水,這一原本作為點綴的襯托之物,在《水圖》中成為濃墨重彩的主角。
故宮博物院藏馬遠《水圖》,絹本設色,原為十二幅冊頁,後合裱為一長卷,畫的是各種不同的水波。除卻一幅缺半無款,其餘分別結合畫面內容,由南宋寧宗皇后楊氏題寫圖名:「洞庭風細」(附圖)、「層波疊浪」、「寒塘清淺」、「長江萬頃」、「黃河逆流」、「秋水迴波」、「雲生滄?!?、「湖光瀲灧」、「雲舒浪卷」、「曉日烘山」和「細浪漂漂」。
《水圖》縱二十六點八厘米,第一段橫二十點七厘米,第二至十二段橫四十一點六厘米?!端畧D》是馬遠的代表作,值得反覆品味,畫中除個別有極少巖岸之外,沒有別景,畫家通過對水的細緻入微觀察,將中國傳統的畫水法──勾水法、染水法、留白法,融會變通加以運用,以極簡的筆法和構圖對水的不同姿態的刻畫,表現出不同意境,令觀者驚嘆不已。
馬遠,生卒年不詳,活躍於十二世紀晚期至十三世紀初期,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於錢塘(今浙江杭州)。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任畫院待詔,自北宋延續至南宋。馬遠是當時畫壇最高機構「翰林圖畫院」中的佼佼者,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在畫史上合稱「南宋四家」。
馬遠《水圖》正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覽第二期展出,至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