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中秋節了,收到朋友們送來的月餅券。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會收到家鄉寄來的一種混糖月餅,小時候的味道頓時溢滿在嘴角,收到的都是一份暖暖的情誼。
混糖月餅是內蒙古的一種特產月餅,剛出爐的是酥脆的,口感綿甜,很細膩。記得小時候每逢中秋節前,媽媽就會帶著我去做月餅,不是自己做,是自帶材料交給月餅加工作坊手工製作。媽媽把一早準備好的麵粉、紅糖、油、芝麻、雞蛋、堅果、青紅絲等幾樣食材按照要加工的分量分好,通常我家都做兩種口味的,一種是混糖月餅,用麵粉、紅糖、油、雞蛋加上芝麻就可以了,沒有餡,裏外都一樣,製作時沒有模具,只用手稍作整理,是當地一種傳統月餅做法。另外會做一種五仁餡的,這種月餅很多地方做法都差不多。
月餅作坊是我最樂意和媽媽一起去的地方,媽媽把材料一一交給作坊老闆,隔天下午我們就可以取回成品了,那一天特別期待快點過去,到現在還能想起當時那焦急等待的心情。第二天取月餅,遠遠地就聞到剛出爐月餅甜甜的香味了。那時候家裏還沒有冰箱,是放在一個陶瓷的缸裏,缸裏會同時放幾隻沙果,沙果味道很特別,一起存放既能保持月餅的濕潤,月餅也沾滿了果子的清香,放在陰涼地方,能存放很長時間。
港式月餅歷史悠久,口味經典。前些年我每年都會買一些寄給內地和國外的親人和朋友們,忘記從哪年開始月餅不能寄了,含有蛋黃和肉類的月餅都被限制郵寄。記得那年已經準備好郵寄的月餅未能寄出,吃了很久。
現在的月餅品種太多了,包裝精美,有冰皮的,有流心的,有蓮蓉雙蛋黃的,還有網紅的半島月餅等等,最想吃的還是媽媽那塊混糖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