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增加土地供應部分措施
土地供應短缺衍生各種問題,增加房屋土地供應成為考驗政府施政的「試金石」。不過,開發土地勢將改變香港的土地供應格局,甚至觸及不同群體的固有利益。
專家認同,政府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拆牆鬆綁加快發展,這是在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正確軌道上逐步推進,但阻力不容忽視,必須拿出魄力,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破難而進。\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立法會議員黃元山指出,面對嚴峻的土地房屋短缺,特首在參選政綱所提到的「提速、提效、提量」措施,包括精簡程序、加強統籌、多元發展、基建先行等,以至7月成立的「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及「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都見到政府在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正確軌道上,逐步推進,相信假以時日,將陸續見到成效之類的表述。
已達共識選項 被要求重新審視
不過,黃元山提醒,推進土地房屋措施正面臨兩方面隱憂。他表示,社會近期有聲音提出重新審視已有共識的土地供應選項,擔心紛爭會打亂政府本來的土地供應部署。他解釋,目前的土地發展項目是歷時十多年研究及廣泛諮詢後所得的成果,每個選項皆有利有弊,但都是從宏觀整全的高度,全盤考慮,若社會一直就土地供應爭論不休,不但拖慢土地供應進度,甚至會把土地發展的火車推出路軌。
黃元山另外一個憂慮是,目前本地及外圍的經濟環境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資產價格或會隨經濟環境變化而大幅波動,可能會影響政府及市民在投資長遠發展方面的決心,「要市民住好啲,必須要有足夠的土地供應,但造地是長年累月的大事,一定要持之以恆?!裹S元山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要求「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期望政府拿出果敢的魄力,頂住壓力破難而進。
「香港正承受著叫停大規模造地20年的苦果,現在必須要急起直追?!挂巹澥鹎笆痖L、資深城市規劃師凌嘉勤指出,政府在1998年叫停了古洞北等三個新發展區的規劃研究,停止了所有造地項目,即使在2007年通過十大基建計劃重啟基建發展;但直至2019年,古洞北新發展區才獲撥款展開土地平整工程,香港失去了20年的時間,造地發展不能再耽擱。
凌嘉勤形容,土地開發是一條不能停的生產線,現時正生產短中長期的產品,但市民要理解,土地開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政府致力精簡程序、優化機制,亦不可能戲劇性壓縮造地時間。
完善規劃基建 提升發展密度
本港約1100平方公里土地中,現時只有約四分之一已經發展,凌嘉勤認為,土地開發比例確實太低,但香港山多平地少,開發土地有困難,增加土地供應的方向未必只是大幅增加發展用地,更要提升土地發展容量及環境容量,包括透過完善的規劃及基建提升,增加土地發展密度。
政府現時的土地供應策略是多管齊下增加供應,當中包括明年9月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發展其中9.5公頃用地興建1.2萬個房屋單位。不過,近期項目再起爭議。凌嘉勤認為,局部發展高球場是社會有共識的土地供應選項,而目前用作房屋發展的是舊場範圍內北部土地,環評報告亦顯示該生態價值較低,相信技術上是合適的建議。
對於社會有聲音要求叫停高球場發展,凌嘉勤認為,政府必須要小心處理,擔心叫停發展不只是損失1.2萬個單位供應,更重要是造成連鎖影響,甚至造成社會進一步撕裂,「當咁多基層仍然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居所,若政府輕言叫停1.2萬個單位供應,他們會不會覺得政府偏幫打高球的權貴?政府日後的其他施政恐怕會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