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農民駕駛聯合收割機在俄羅斯麥田內收割。\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路透社、彭博社、《金融時報》報道: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對俄羅斯在多個領域實施制裁,但不僅效果有限,更反噬自身,甚至造成全球危機。全球最大的種子和殺蟲劑公司德國拜耳集團15日表示,已決定繼續向俄羅斯提供基本的農業投入。拜耳這種自打嘴巴的舉動反映出農業大國俄羅斯在解決全球糧食危機中的關鍵作用。此外,為緩解國內的能源危機,日本已從7月恢復進口俄石油。
拜耳集團在官網發表聲明稱,此舉旨在「幫助防止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獲得俄羅斯的糧食和化肥,對於緩解全球糧食體系的壓力至關重要」,因此決定繼續向俄羅斯農民提供必要的農產品物資,以確保他們能為滿足全球需求做出貢獻。
拜耳推翻五個月前態度
該聲明推翻了拜耳5個月前的表態。拜耳集團今年3月宣布將停止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所有非必要業務」,包括停止多種糧食種子的供應。拜耳稱,已向俄羅斯農民提供了2022年度的農業物資,將根據烏克蘭局勢發展來決定是否向俄羅斯提供明年的農業物資。
俄烏是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大國,小麥、大麥、葵花籽和玉米的出口量均位列世界前五,兩國加起來約佔全球糧食貿易的四分之一。俄烏衝突導致全球市場糧食短缺、糧價上漲。世界糧食計劃署上月警告,目前在82個國家共有創紀錄的3.45億人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在45個國家共有約5000萬人處在饑荒邊緣,世界距離災難性的糧食短缺僅一步之遙。在中東北非等地區,由糧食危機導致的社會危機甚至暴亂一觸即發。
然而,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出產和出口國之一,除了小麥、蕎麥等穀物,俄國產種子能夠自給自足外,其他多種作物的種子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馬鈴薯和油菜籽種子有約90%需進口,甜菜則近100%,即使是俄羅斯最常見的土豆和玉米,也需要進口60%的種子。
數據顯示,拜耳集團在全球種子行業的市場份額佔比超過20%,位列世界首位。多位農業經濟學者表示,從拜耳恢復對俄羅斯的種子供應可以看出,西方制裁俄羅斯對其自身的糧食供應也造成惡劣影響,所以不得不暫時放寬限制,這絕不意味著俄羅斯種子產業「卡脖子」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只有大力推動本國種子產業發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日本不撤「薩哈林-2」號項目
俄烏衝突已近半年,目前還看不到在短期內有結束的跡象。除了糧食領域外,西方對俄其他方面的制裁也有部分放鬆。日本此前一直跟隨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造成國內物價上升,加上日本能源本就匱乏,多地已經出現缺電危機。日本財務省17日公布統計數據顯示,日本6月從俄羅斯進口原油數量降至0,但7月立刻恢復了進口俄石油。
日本近90%的能源依賴進口,其中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佔比為8.8%,絕大部分經「薩哈林-2」號輸送。俄羅斯總統普京6月30日簽署總統令,將「薩哈林-2」號的業務轉移給一家俄羅斯新公司,這事實上是將該項目國有化。日本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公司分別持有「薩哈林-2」號12.5%和10%的股份。俄聯邦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對日本發出警告,日本可能會失去參與「薩哈林-2」號項目的機會,日方本月表示,將極力保留在該項目所持股份,並稱其為日本重要的能源來源。
此外,由於西方制裁切斷俄羅斯向海外債權人支付渠道,俄羅斯6月被迫出現首次國際債務違約。俄財政部表示,俄方有意願也有能力繼續償付債務。7月下旬以來,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在內的7家歐美銀行已經重啟俄羅斯債券交易。受此影響,俄羅斯債券價格也已出現反彈。